炎炎夏日,热浪来袭,稍不注意就有一大波人出现中暑,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中暑的情况,严重者甚至死亡。
虽然中暑导致的不适和死亡是可以预防的,但每年死于中暑的人仍不在少数。那么,夏天该如何预防中暑?
所谓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内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 这类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 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如何预防中暑?
及时补充水分 炎热的夏季,人体水分丢失速度快,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若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天喝3~5升水,水温不宜过高,应少量多次。
减少户外活动 夏日应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需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最好不要在中午前后在烈日下行走或劳动,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较高。另外还要做好防护工作,应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 ,并适当涂抹防晒霜。
饮食清淡、不可贪凉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瓜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在饮品方面,热饮制品的降温功能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不要贪凉。
保证充足的睡眠 炎热的天气里,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所以,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适当锻炼 不妨在早晚温度较低时适当锻炼身体,再洗个温水澡,让身体微微出汗,这对预防中暑,安然度过炎热夏天也是很有益处的。
预备防暑药 在户外活动或进行高温作业的人群,随身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或放置在就近工作场所,随时备用,以防发生中暑。
如何治疗中暑?
当出现中暑先兆时立即撤离高温环境,于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些浓茶、绿豆汤或含盐分的凉开水,吃些西瓜等,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因此,及时发现与治疗中暑先兆,对防止中暑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轻症中暑者除按中暑先兆的治疗方法处理外,还可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在双侧太阳穴与人中穴涂少许清凉油或风油精。
对于重症中暑者应尽快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在头部、两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若没有条件,可用塑料袋盛冷水代替,但效果较差一些),以防止脑水肿,同时用冷水、冰水或者75%酒精(白酒亦可)擦全身,再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冷水中,降温效果更好。但在用这些物理降温措施时,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淤滞不畅。对中暑昏倒者,可取大蒜3~5瓣捣烂,取蒜汁掺入适量温开水灌下,或滴入鼻孔内数滴,亦可用新鲜韭菜适量捣烂取汁滴入鼻孔内。由于重症中暑病情危重,所以根据现场条件迅速作以上处理外,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急救,以挽救其生命。(转载自《揭阳日报》)
文 黄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