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 首 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专科专家
  • 科研教学
  • 护理园地
  • 健康园地
  • 院务公开
  • 医院文化
  • 人才招聘

健康园地Health Corner

  • 疾病预防
  • 用药指南
  • 运动养生
  • 饮食健康
  • 健康自测
  • 生活急救
  • 化验参考值

就诊指南Medical guide

  • 出诊流程
  • 出入院流程
  • 检查须知
  • 专家门诊时间表
  • 预约咨询
  • 医保指南
  • 常见问题答疑
  • 在线咨询
  • 科室分布
  • 地理位置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煲好一碗靓汤 喝出身体健康
发布时间:2017-10-20 8:42:43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方琼坤

  国庆中秋长假一过,进入了寒露节气。秋寒易伤肺,喝一碗加入滋补食材的靓汤可以起到祛燥润肺之效。喝汤大有学问,何时喝汤、如何煲汤都大有讲究,记者就此采访了普宁华侨医院的医生。

  何时喝?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据介绍,人体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的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便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了“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的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医生表示,吃饭间不时进点汤水也有所裨益,可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帮助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常喝各种汤、牛奶和豆浆的人,消化道也可保持健康状态。

  当然,医生也提醒,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不能一概而论,要由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比如,有胃病等消化功能不良的人,饭前喝汤反而容易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另外,喝汤的节点也非常重要。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

  如何煲?

  选好原料食材控制火候

  医生建议,煲汤不宜太油腻、忌燥热。原材料可选用瘦肉、禽类、鱼为主,药材可选用党参、沙参、枸杞、百合、淮山等。深秋时节还可以在煲汤时放些晒干的橘子皮,或起锅前放入几根葱段,可以祛湿、顺气。

  煲汤首先要选好原材料,最好选择新鲜、低脂肪食物,像瘦肉、鲜鱼、虾米、去皮的鸡或鸭肉、兔肉、冬瓜、丝瓜、萝卜、魔芋、西红柿、紫菜、海带、绿豆芽等,都是很好的低脂肪汤料。

  其中的食材则应根据汤的不同功效和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类的食材。身体寒气过盛,就应该选择参类药材。滋补类汤宜选用桂圆、红枣、阿胶等。用鸡、鸭、排骨等肉类煲汤时,先将肉在开水中汆一下,不仅可以除去血水,去除一部分脂肪,煲出来的汤也更加清甜。

  煲汤时还要控制好火候,以先大火、后中火、再小火的次序,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要注意的是,汤汁大滚大沸容易破坏肉中蛋白质分子;小火慢煲时,中途不能打开锅盖,也不能加水,否则会使肉类遇冷收缩,蛋白质不易溶解,影响汤的口感。

  煲汤时也不宜过多放入葱、姜、料酒等调料,以免影响汤汁本身的原汁原味,也忌过早放盐,因为早放盐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

  相关链接

  煲汤时间并非越久越好

  一般来说,煲汤的材料以肉类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为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如果加热时间过长,氨基酸遭到破坏,营养反而降低,同时还会使菜肴失去应有的鲜味。另外,食物中的维生素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维生素C,遇热极易被破坏,煮20分钟后几乎所剩无几。所以,长时间煲汤后,虽然看上去汤很浓,其实随着汤中水分蒸发,也带走了丰富的营养精华。

  通常蹄膀、鸡肉和鸭肉煲汤平均加热1~1.5小时,这三种食材所煲出的汤营养价值可以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需要很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煲汤时放入人参等滋补药材时,更要注意时长。参类含有人参皂苷,煮得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补益作用,煲汤的最佳时长为40分钟。(转载自《揭阳日报》)

返 回
上一篇:慢阻肺与吸烟密切相关,普宁华侨医院医生表示规范治疗坚持锻炼“战...
下一篇:经常忘事注意维护脑健康

Copyright © 2015 普宁华侨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61898号
版权所有 Designed by Wanhu
------友情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招生网
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揭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粤公网安备 44528102000103号


    |网站地图|在线咨询|交通指引|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