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 首 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专科专家
  • 科研教学
  • 护理园地
  • 健康园地
  • 院务公开
  • 医院文化
  • 人才招聘

健康园地Health Corner

  • 疾病预防
  • 用药指南
  • 运动养生
  • 饮食健康
  • 健康自测
  • 生活急救
  • 化验参考值

就诊指南Medical guide

  • 出诊流程
  • 出入院流程
  • 检查须知
  • 专家门诊时间表
  • 预约咨询
  • 医保指南
  • 常见问题答疑
  • 在线咨询
  • 科室分布
  • 地理位置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每天该喝多少水?
发布时间:2016-9-5 15:23:08

    专家表示,正常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水。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方琼坤

    夏秋交替,气候干燥,及时给身体补水很重要。对于人体而言,水能起到维持人体机能正常的作用,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普宁华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东航表示,喝水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那么,究竟人一天该喝多少水才对身体有利?一旦人体出现脱水会发生什么状况,该如何应对?记者就此采访了李东航。

  “感到口渴”意味着已进入脱水状态

  李东航告诉记者,人通过呼吸、排泄和皮肤毛孔散热而失去水分,健康的人通常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体内的水含量,但对于婴儿、病人、老年人和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来说,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温环境下则更加困难。

  日常生活中,口渴可能成为一些人衡量身体是否缺水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危险的做法。李东航解释,当人出现脱水时,一开始会感到口渴和疲倦,然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痛,最终会变得暴躁,体力下降,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差。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其实已经进入了脱水的状态。一旦出现口渴感,这意味着你应该尽快补充水分了,而且补充的水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大部分市民并不明晰脱水对身体的危害。事实上,即使是1%的脱水状况也对情绪、注意力、记忆和运动的协调性造成负面影响。虽然每个人的各项健康指标都不尽相同,但是脱水会导致脑组织液的减少,从而导致脑容量降低,使细胞功能暂时无法正常运作。为此,李东航提醒,不可把口渴作为是否需要补充水分的标准。

  水分流失未及时补水可能出现晕厥

  如果身体正在流失水分,而你没有进行及时补水,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李东航表示,若水分流失却未及时补水,人的血液会变得更加黏稠,黏稠度高到某一个点之后,会触发肾脏的保护,导致尿液减少。而当血液越来越黏稠的时候,人的心血管系统通过增加心率来维持血压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随之可能产生一系列身体状况。

  前不久,内科接收了一例突发晕厥患者。该患者在高温环境下锻炼身体,因未及时补充水分起身突然晕厥。李东航表示,当身体因为脱水而“发送警报”时,身体出现疲劳或者崩溃的风险就会增加,该例患者就是因脱水突发晕厥的。另外,水分的缺失还有可能阻碍身体对体温的调节,使得身体温度高于正常的范围。因此,不该等到缺水再来补充水分,只有按时定量喝水,才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每天喝多少水需因人而异

  既然水那么重要,那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才合适呢?李东航表示,人体正常的水分需求跟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身体各部分的含量、新陈代谢、饮食、气候和服装等。因此,一天喝多少水当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有关数据显示,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约8杯)。

  李东航提醒,正常人喝水多对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于水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而言,喝水过多则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剧。而对于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肤干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可对缓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转载自《揭阳日报》)

返 回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如何吃“糖”
下一篇: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应对假期儿童意外伤

Copyright © 2015 普宁华侨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61898号
版权所有 Designed by Wanhu
------友情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招生网
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揭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粤公网安备 44528102000103号


    |网站地图|在线咨询|交通指引|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