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 首 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专科专家
  • 科研教学
  • 护理园地
  • 健康园地
  • 院务公开
  • 医院文化
  • 人才招聘

健康园地Health Corner

  • 疾病预防
  • 用药指南
  • 运动养生
  • 饮食健康
  • 健康自测
  • 生活急救
  • 化验参考值

就诊指南Medical guide

  • 出诊流程
  • 出入院流程
  • 检查须知
  • 专家门诊时间表
  • 预约咨询
  • 医保指南
  • 常见问题答疑
  • 在线咨询
  • 科室分布
  • 地理位置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10种不良习惯易引发男性尿路结石
发布时间:2017-7-5 10:43:26

    □记者 林宝凤 通讯员 方琼坤

  尿路结石是男性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常发生于中年男性。尿路结石按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普宁华侨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提醒,导致尿路结石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人体新陈代谢平衡失调、营养代谢紊乱、尿淤积、尿道异物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生活习惯所引起。那么,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尿道结石呢?

  喝水少,经常憋尿

  水能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减少积聚并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成结石,同时大量的水分还可使已形成的细小肾石排出体外。然而有些人饮水不足,导致排尿少,易患结石;经常憋尿,使易致结石的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大大增加形成结石的机会。医生提醒,每日饮水量要在3000~3500ml,饮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达到一天排2升的尿液。如果整天都在烈日下工作,则饮水量也要适当增加。

  常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不然,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形成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口味重,吃得太咸

  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易引发结石,另外,太咸的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不利于细小结石的溶解、排出。

  常喝浓茶和咖啡

  茶叶中富含的草酸是形成结石的重要成分之一,有尿道结石病史及家族史者,要特别注意喝茶的量与方式。无法戒除喝茶习惯,则须避免整天喝茶,或是泡淡一些,降低茶叶的浓度,使草酸的浓度相对降低。空腹喝茶时,会有较大量的草酸吸收进入体内,形成结石的机会比较高,应尽量避免。而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能增加尿液中钙的含量,患肾结石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睡前喝牛奶

  肾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增高。人在睡眠之后,尿量减少,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可使尿液变浓,尿中钙的浓度增加。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易形成结石。因此,结石病的易患人群应避免在睡前喝牛奶,一般建议在晚上临睡4个小时前饮用。

  喜欢吃糖

  吃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三者同时增加更易形成结石。

  过食含草酸钙的食物

  我国的尿路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如果食物中草酸盐摄入量过多,导致尿液中的草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会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在食物中,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其他草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芦笋、核桃、甜菜、巧克力、豆腐、牛奶、榨菜、海带、芝麻酱、猪脑、虾米皮等,食用时要适可而止。

  过量摄入动物性蛋白、脂肪

  有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动物内脏如肝、脑、肾等高蛋白饮食,会在体内生成较多的草酸和尿酸,并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而摄食过多的脂肪可增加尿中的草酸盐,会提高泌尿结石的发病率。

  经常吃豆制品

  豆腐、干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嘌呤,也会导致尿酸水平的上升,尿酸盐结晶增多,从尿中析出后易形成肾结石。

  服药不当

  某些治疗胃病的制酸剂含高量的钙,过量或长期服用易引发结石。其他药物如磺胺、乙酰唑胺、氨硫脲、索密痛和四环素等均容易引起尿结晶而引发结石,服用前应咨询医生,尽量选择其他可以替代的药物。(转载自《揭阳日报》)

返 回
上一篇:夏日防暑应注重药食同源
下一篇:改掉不良习惯 警惕颈椎“杀手”

Copyright © 2015 普宁华侨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61898号
版权所有 Designed by Wanhu
------友情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招生网
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揭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粤公网安备 44528102000103号


    |网站地图|在线咨询|交通指引|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